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打开微信
扫二维码关注

首页 > 技术知识 > 使用维护 > 洁净室测试方法

洁净室测试方法

2016-06-02
洁净室测试方法




B.1 风量或风速的检测 B.1.1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 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于气流的截面作为采样测试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 于0.6m,测点数不应少于5 个,以所有测点风速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B.1.2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做法如下: 
1 风口法是在安装有高效过滤器的风口处,根据风口形状连接辅助风管进行测量。即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材料做成与风口形状及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 倍风口长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6 点均匀布置,使用热球式风速仪测定各测点之风速。然后,以求取的风口截 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截面积求取测定风量。 
2 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钻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测量断面应位于大于或等于局部阻力部件前3 倍管径或长边长,局部阻力部件后5 倍管径或长边长的部位。对于矩形风管,是将测定截面分割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应大于200mm,测点应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的测点不宜少于3 个。对于圆形风管,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测4 点。根据管径确定圆环数量,不宜少于3 个。

B.2 静压差的检测

B.2.1 静压差的测定应在所有的门关闭的条件下,由高压向低压,由平面布置上与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

B.2.2 采用的微差压力计,其灵敏度不应低于2.0Pa。 

B.2.3 有孔洞相通的不同等级相邻的洁净室,其洞口处应有合理的气流流向。洞口的平均风速大于等于0.2m/s时,可用热球风速仪检测。

B.3 空气过滤器泄漏测试 

B.3.1 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数器。

D类高效过滤器宜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计数器。

B.3.2 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其上风侧应引入均匀浓度的大气尘或含其他气溶胶尘的空气。对大于或等于0.5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5pc/m 3;或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7pc/m3;若检测D类高效过滤器,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9pc/m3。

B.3.3 高效过滤器的检测采用扫描法,即在过滤器下风侧用粒子计数器的等动力采样头,放在距离被检部位表面20~30mm处,以5~20mm/s的速度,对过滤器的表面,边框和封头胶处进行移动扫描检查。

B.3.4 泄漏率的检测应在接近设计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将受检高效过滤器下风侧测得的泄漏浓度换算成透过率,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2倍;D类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3倍。

B.3.5 在移动扫描检测工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行不定点检验。

B.4 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B.4.1 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在设计指定的占用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下进行。

B.4.2 检测仪器的选用: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算器,在仪器选用时应考虑粒径鉴别能力,粒子浓度适用范围和计数效率。仪表应有有效的标定合格证书。

B.4.3 采样点的规定:

1 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L,见表B.4.3;

表B.4.3 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L表

测点数NL



2



3



4



5



6



7



8



9



10



洁净区面

积A(m2)



2.1~

6.0



6.1~

12.0



12.1~

20.0 



20.1~

30.0



30.1~

42.0



42.1~

56.0



56.1~

72.0



72.1~

90.0



90.1~

110.0



注:1 在水平单向流时,面积A为与气流方向呈现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

2 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L=A0.5计算(四舍五入取整数)。



2 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面积内,并位于工作区的高度(距地坪0.8m的水平面),或设计单位、业主特指的位置。

B.4.4 采样量的确定:

1 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见表B.4.4

B.4.4 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Vs(L)表

洁净度 等级



粒径(μm)

0.1

0.2

0.3

0.5

1.0

5.0

1

2000

8400









2

200

840

1960

5680





3

20

84

196

568

2400



4

2

8

20

57

240



5

2

2

2

6

24

680

6

2

2

2

2

2

68

7







2

2

7

8







2

2

2

9







2

2

2

2 每个采样点最少采样时间为1min,采样量至少为2L;

3 每个洁净室(区)最少采样次数为3次。当洁净区仅有个采样点时,则在该点至少采样3次;

4 对预期空气洁净度等级达到4级或更洁净的环境,采样量很大,可采用ISO14644—1附录F规定的顺序采样法。

B.4.5 检测采样的规定:

1 采样时采样口处的气流速度,应尽可能接近室内设计气流速度;

2 对单向流洁净室,其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应迎着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样管口宜向上;

3 采样管必须干净,连接处不得有渗漏。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允许长度确定,如果无规定时,不宜大于1.5m;

4 室内的测定人员必须穿洁净工作服,且不宜超过3名,并应远离或位于采样点的下风侧静止不动或微动。

B.4.6 记录数据评价。空气洁净度测试中,当全室(区)测点为2~9点时,必须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Ci值、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深度N及其标准差,导出95%置信上限值;采样点超过9点时,可采用算术平均值N作为置信上限值。

1 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Ci应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见表B.4.6-1。

表B.4.6-1 洁净度等级及悬浮粒子浓度限值

洁净度等级



大于或等于表中粒径D的最大浓度Cn(Pc/m3)



0.1μm



0.2μm



0.3μm



0.5μm



1.0μm



5.0μm



1



10



2



















2



100



24



10



4











3



1000



237



102



35



8







4



10000



2370



1020



352



83







5



100000



23700



10200



3520



832



29



6



1000000



237000



102000



35200



8320



293



7















352000



83200



2930



8















3520000



832000



29300



9















35200000



8320000



293000



注:

1 本表仅表示了整数值的洁净度等级(N)悬浮粒子最大浓度的限值。

2 对于非整数洁净度等级,其对应于粒子粒径D(μm)的最大浓度限值(C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取。 

3 洁净度等级的粒径范围为0.5~5.0μm,用于定级的粒径数不应大于3个,且其粒径的顺序级差不应小于1.5倍。



2 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N的95%置信上限值,应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即:式中 N──室内各测点平均含尘浓度,N=∑Ci/n;

n──测点数;

s──室内各测点平均含尘浓度N的标准差:

t──置信度上限为95%时,单侧t分布的系数,见表B.4.6-2。

表B.4.6-2 t系数

点数



2



3



4



5



6



7~9



t



6.3



2.9



2.4



2.1



2.0



1.9



B.4.7 每次测试应做记录,并提交性能合格或不合格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测试机构的名称、地址;

2 测试日期和测试者签名; 

3 执行标准编号及标准实施日期;

4 被测试的洁净室或洁净区的地址、采样点的特定编号及坐标图;

5 被测洁净室或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或沉降菌、浮游菌)、被测洁净室所处的状态、气流流型和静压型;

6 测量用的仪器的编号和标定证书;测试方式细则及测试中的特殊情况;

7 测试结果包括在全部采样点坐标图上注明所测的粒子浓度(或沉降菌、浮游菌的菌落数);

8 对异常测试值进行说明及数据处理。

B.5 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检测

B.5.1 微生物检测方法有空气悬浮微生物法和沉降微生物法两种,采样后的基片(或平皿)经过恒温箱内37℃、48h的培养生成菌落后进行计数。使用的采样器皿和培养液必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采样点可均匀布置或取代表性地域布置。

B.5.2 悬浮微生物法应采用离心式、狭缝式和针孔式等碰击式采样器,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点数可与测定空气洁净度测点数相同。各种采样器应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使用。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为90mm培养皿,在采样点上沉降30min后进行采样,培养皿最少采样数应符合表B.5.2的规定。

表B.5.2 最少培养皿数 

空气洁净度级别



培养皿数



<5



44



5



14







5



≥7



2



B.5.3 制约厂洁净室(包括生物洁净室)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测试,也可采用按协议确定的采样方案。 

B.5.4 用培养皿测定沉降菌,用砬撞式采样器或过滤采样器测定浮游菌,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1 采样装置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后的处理,均应在设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排风的负压实验室进行操作,该实验室的温度应为22±2℃;相对湿度应为50%±10%;

2 采样仪器应消毒灭菌; 

3 采样器选择应审核其精度和效率,并有合格证书;

4 采样装置的排气不应污染洁净室;

5 沉降皿个数及采样点、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6 浮游菌采样器的采样率宜大于100L/min;

7 碰撞培养基的空气速度应小于20m/s。

B.6 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温度的检测

B.6.1 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应选择相应的具有足够精度的仪表进行测定。每次测定间隔不应大于30min。

表B.6.1 温、湿度测点数

波动范围



室面积≤50m2



每增加20~50m2



△t=0.5±~±0.2℃



5个



增加3~5



△RH=±5%~±10%



△t≤±0.5℃



点间距不应大于2m,点数不应少于5个



△RH≤±5%



B.6.2 室内测点布置:

1 送回风口处;

2 恒温工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3 没有恒温要求的洁净室中心;

4 测点一般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0.5m,离地面0.8的同一高度上;也可以根据恒温区的大小,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几个平面上。

B.6.3 测点数应符合表B.6.1的规定。

表B.6.1 温、湿度测点数

波动范围



室面积≤50m2



每增加20~50m2



△t=0.5±~±0.2℃



5个



增加3~5



△RH=±5%~±10%



△t≤±0.5℃



点间距不应大于2m,点数不应少于5个



△RH≤±5%



B.6.4 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室温波动范围按各测点的各次温度中控制点温度的最大值,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积统计曲线。如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温波动范围内,为符合设计要求。反之,为不合格。

区域温度以各测点中最低的一次测试温度为基准,各测点平均温度与超偏差值的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为区域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相对温度波动范围可按室温波动范围的规定执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 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00-00000000),我们会立 即审核并处理。

热门招聘

更多>>

热门求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