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置换通风
置换通风是借助空气浮力作用的机械通风方式。空气以低风(0.25 m/s左右)、高送风温度(≥18。C)的状态送入房间下部,在送风及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浊空气提升至顶部排出。
1.1 置换通风的工作原理
置换通风是依靠密度差所产生的压差为动力来实现室内空气的置换。置换通风的送风分布靠近地板,送风速度一般为0.25 m/s左右,送风动量低,以至于对室内主导流无任何实际的影响,使得送风气与室内空气的掺混量很小,送风温差一般为2~4℃。送入的较冷新鲜空气因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先是下沉,随后慢慢扩散,像水一样弥漫到整个房间的底部,在地板上某一高度内形成一个洁净的空气湖,当遇到热源时,它被加热,以自然对流的形式慢慢升起。室内热污染源产生的热浊气流在浮升力作用下上升,并不断卷吸周围空气,在热浊气流上升过程中的卷吸作用和后续新风的“推动”作用以及排风口的“抽吸”作用下,覆盖在地板上方的新鲜空气也缓慢向上移动,形成类似向上的活塞流。同时污染物也被携带向房间的上部或侧上部移动,脱离人的停留区,最后将余热和污染物由排风口直接排出。在这种情况下,排风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工作温度。置换通风的主导气流是由室内热源所控制。
1.2 置换通风系统的适用范围
(1)室内通风一排除余燃为主,显热负荷q≤120 w/m2。
(2)污染物的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密度比周围空气小,浓度不大且稳定;送风温度比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低。
(3)地面至平顶的高度大于3 m 的高大房间。峰值负荷适中(<40w/m2)的大空间建筑,如体育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展览馆、建筑物中庭等。
(4)室内气流没有强烈的扰动;对室内温湿度参数的控制精度无严格要求;对室内空气品质有较严格的要求。
1.3 置换通风与地板送风的区别
地板送风的定义为:从地面送出具有一定速度的空气,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工作区的空气迅速大量掺混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调节工作区温度的作用。采用地板送风技术,气流进入非工作区时,通过自然对流从上部排风口排出,或部分空气通过地面回入地板下与一次空气混合,经下设的风机处理后送出。因此可以看出,置换通风与地板送风的主要区别在于送风速度的不同。
地板送风是混合通风出口风速减低到一定限度的产物。传统的混合通风要求出口风速要相当大,形成射流,利用其出口冲量,使送风气流与室内空气迅速掺混,整个空间温度场及浓度场基本达到一致,由此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而出风口风速减低到一定的限度时即为地板送风,这个限度大致就是工作区的高度,即地板送风的分层高度。气流出口速度使其出射高度接近于工作区高度,此时,具有一定速度的气流仅与工作区空气掺混,负担工作区的负荷,而非工作区的上部负荷从顶部排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一旦地板送风的出口风速没有得到很好的设计与控制,大于其限制风速,射流高度大于分层高度,送风气流进入上部热区,此时地板送风就无异于混合通风了。首先,整个空问几乎不存在温度梯度,送风负担整个空间的负荷;其次,冲入上部的气流将部分污浊物带回到工作区,那么地板送风在空气品质方面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置换通风则是地板送风出口风速减低到一定限度的产物,可以说是地板送风的极限状态。当出口风速降到低于0.25 m/s,送风气流已基本没有什么功能可以出射了,只能利用冷空气的自身重力向四周缓慢平铺,形成“空气湖”。平铺的气流同时向上推进,“置换”掉上部气体,整个房间分层现象明显,热源处,气流依靠形成的自然浮生力向上运动。整个流场基本处于层流推进状态,气流吸收人员和设备的热后进入非工作区,由于不存在掺混现象,确保了工作区的空气品质。非工作区内的流场借助人体或设备的热对流作用得到强化,直接由排风口排出,因此,不必负担上部负荷,达到了节能的功效。但是,一旦出风流速增大,破坏了层流流场,通过掺混来调节温度,那么置换通风也就随之转变为地板送风了。
置换通风和地板送风两种送风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是从房间下部送风,形成热力分层,同时都具有节能和提高空气品质方面的优势。然而二者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应用上都是有区别的。二者的综合比较如表l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