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在传染病房的设计中哪一个因素最重要?一般认为负压最重要,不惜加大负压,追求密封。但理论和实践已证明,负压仅在关门时有用,真正起到动态隔离作用的应是缓冲室。(有关成果将在《暖通空调》杂志发表和2006年18届国际污染控制年会上宣读)
根据空气洁净技术原理,不同区域之间,或者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污染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和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均应设缓冲室,或者即使条件(例如洁净度)都一样而只是操作、发生异种污染(不同性质的微粒和不同性质的微生物)的相通邻室之间,也应设缓冲室。
在污染区(例如负压病房)、半污染区(例如走廊)和清洁区(例如医护准备区)的各区之间设缓冲,这是一种基本模式,可简称为“五室两缓”(也有称三室(区)两缓的)。如图1所示
1~5—室编号
V—室容积
N1—1室或1室门口区域污染浓度,个/m3
Q1—开门后因压差未能抵消的由1室进入2室(缓冲)的风量,m3。
2:污染量分析
(1) 在开1室门瞬间,门口处遭受污染量为N1Q1个。
(2) 由于缓冲室体积小(一般不超过5~6m3),换气次数大(一般几十次),在1室门的开、关这段2-3s时间内,加之扩散作用,可假定布到全室。则1室门关后的2室的原始污染浓度可取
(3) 由于换气的自净作用,某瞬时浓度和原始浓度的关系是Nt=N0e-nt/60,可得到在进入3室前的2室污染浓度将降到
式中t—自净时间,min。即从1室门关闭到走向2室的门,该门开后,瞬间之前的时间(含门的自锁时间)一般在5秒(~0.1min)至30(~0.5min)秒之间。
N—自净时间,次/h。
参见图2
(4) 最后,设原始的污染和因有缓冲室后开门带来的室内污染原始浓度之比称为总隔离系数,总隔离系数越大,防护能力越强。表示有缓冲室时的防护能力比无缓冲室时增大的倍数,以表示。以总混合系数考虑污染在室内分布是否充分的情况,
则3室1缓冲时:
5室2缓冲区:
(5)如果Q相同(m3),包括缓冲室的全部室数为n,其中缓冲室数为m,V为病房容积(m3),V是缓冲室容积的x倍,则有通式
(6)由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的风量Q的计算在前面提到的研究成果中给出,现引用如下:开门时Δt=1℃对流带出的风量,2s时,Q=0.44m3。
开门卷吸带出的风量,2s时,Q=0.8m3。
人走动带出的风量,2s时,Q=m3。
总计 =1.52m3
又设nt=6。取一个总的混合系数=0.8
隔离病房容积25m3,x=5
则:
(7)上述研究成果给出三室一缓的实测数据:
人工发菌,实测沉降菌浓度第一次5点平均3.1为20.24;
第二次5点平均5.2为18.0;
而上述计算结果为3.1=19.8,两者相当接近。
结论:
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缓冲室的效果,说明其在传染病房设计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传染病房一定要设法设置缓冲室,而设两道缓冲室效果更佳。缓冲室只要2—3m3,有60次/h的换气(大约300m3/h的风量)就足够了。